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度 | 中国大运河,通南北连古今

孙媛 1039调查团
2024-10-04

中国有一条大运河,她蜿蜒近3200公里,贯穿南北五大水系,流经八个省市,是自然与历史共同蕴蓄的“人间奇迹”。今天(6月22日)是中国大运河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十周年的日子,也是大运河保护、传承和利用新征程的起点。近十年来,大运河沿线环境改善、文旅交融、水城一体。奔流千年的大运河历久弥新,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,更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。



大运河,通南北


“现在需要众位大人的鼎力,来帮助我们的郭大人完成这大运河‘最后一公里’的饮水工作。”6月20日下午3点多,在西城区的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内,郭守敬纪念馆里热闹非凡,一群小学生身穿古代戏服,正在进行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主题话剧演出的彩排。


郭守敬纪念馆前/记者拍摄

小演员们正在排练/记者拍摄


望着孩子们活力十足的表演,55岁的尚进不禁露出微笑。20多年前,他和家人就居住在什刹海旁,今天特意回到这里参观游览。“好多年没来过,小的时候经常在这积水潭里游泳,抓老琉璃,就是蜻蜓。积水潭边上也都是芦苇,这些都挺多的。今天来一看确实变了,改成湿地公园了,显得漂亮,规整了也干净了,给游人提供了一些座椅,反正挺舒服的。在这个闹市当中,有这么一大片水面确实挺好。”


眺望什刹海西海/记者拍摄

什刹海早荷已开放/记者拍摄

什刹海荷花盛开/记者拍摄


正值盛夏,草木繁盛。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建在什刹海西海岸边的汇通祠内,从这里向水边眺望,大片荷花已竞相开放,微风在水面上漾起阵阵清波。


郭守敬纪念馆内/记者拍摄

游客了解郭守敬的故事/记者拍摄


在纪念馆内,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游人眼前。郭守敬规划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、通惠河等工程,将隋唐时期东西走向为主的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,使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,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。


隋唐南北大运河路线示意图/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提供

元代京杭大运河路线示意图/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提供


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副馆长佟怡天说,郭守敬当时在贯通积水潭和通州城之间河道时,主要解决了两大难题。“水位足够高船才能正常行驶,他寻找的水源在今天北京城西北昌平区的白浮泉。他引水没有走最短的直线,而是沿着西山山脚下海拔缓缓降低的趋势把水引了过来,沿途还吸纳了其他的山泉水。接下来就是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,咱们北京城是西北高、东南低,船要从通州城爬30多米的坡才能够行驶,进入到元大都城里的积水潭码头水面上,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。所以郭守敬又想办法在通惠河上设立了24道水闸,分段逐级控制水位的高低,让运粮食的船行驶进入到积水潭码头。”


都城内的积水潭/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提供

通惠河二十四闸示意图/记者拍摄


什刹海的北京老城区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,也是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北端点,有“河之端”的美誉,承载着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。佟怡天说,在元朝由郭守敬主持完成了整个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全线贯通,当时从南方来的运粮食的漕船最远能够开到积水潭,整个水面都是大运河的最北端的码头,今天的前海、后海和西海在元朝的时候都叫积水潭,全部是连在一片的,水面比现在的范围要更大一些,特别适合这些漕船停靠,这也是漕船的最终极的目的地,所以叫做北端点。剩下的就是陆路运输,直接在什刹海积水潭的岸边卸货,入粮仓的、进市场的,由不同的渠道来进行分配。


大运河,连古今

龙泉漱玉牌楼/记者拍摄

九龙池龙首“吐水”/记者拍摄


郭守敬为大运河北京段引来的水源的白浮泉,如今已建成了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。在园内,九龙池壁上的9个龙首口中还在涌出涓涓细流,再现了元明时期白浮泉“龙泉漱玉”等古景。白浮泉又名龙泉,曾是坝河、通惠河的上游水源,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水之源头。


都龙王庙/记者拍摄

龙山小径/记者拍摄


目前,白浮泉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环境整治、修缮保护,建成遗址公园,开放已有一年多。这里不仅能满足多元化观光需求,更展现着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风貌。


昌平文旅集团大运河遗址公园分公司经理芮园介绍,农历6月13号是都龙王的“生日”即今年的7月中旬,园内会举办白浮泉祈福活动,还原古时候龙王生日的祭祀还有龙山庙会。在国庆节和中秋节,去年举办了“白浮夜宴”,今年还会再尝试按照这个形式做一些相应的活动。除了这些时间节点,园区还会举办常态化读书会、沙龙活动,以及以白浮泉为基础的一些研学活动,现在已经在跟周边的学校、区教委在联动举办。


大运河北京段主要由北运河、温榆河两大干流组成,她们在北京境内全长81.9公里,其余的支流还包括通惠河、清河、凉水河等。其中,围绕大运河通州段,沿线已经建成了京城东部首个5A级旅游景区,成为了文旅新地标。


船工号子唱响/记者拍摄


“嘿呀、吼……”在北京(通州)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“三庙一塔”景点的大成殿前,嘹亮豪迈的“通州运河船工号子”响彻大地,一副千帆竞发、万舟骈集的漕运景象仿佛展现在游人眼前。


表演者中领头的是年过八旬的常富尧,他是“通州运河船工号子”保护者,从1987年以来整理出10个种类、22首运河号子,帮助古老的曲调继续传唱。“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都是原生态的,没怎么做旋律改动,它是水稳号儿不急,词带通州味儿,北调含南腔弦,闲号独一份。现有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在博物馆中保存起来,还经常深入到学校、工矿等地方来宣传。我们组织的一个演出队,从2009年算起,在全国各地已经讲演了200多场。”


燃灯佛舍利塔/记者拍摄


北京(通州)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北至源头岛、南至武窑桥,面积约7.23平方公里,涵盖了由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、大光楼、运河文化广场等区域构成的历史文化展示区;由原运河奥体公园、生态公园组成的运动休闲娱乐区;由原大运河森林公园组成的绿色生态体验区。


大运河通州段游船上美景/记者拍摄


通州区文旅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冬生介绍,今年,已通过几条轴线来把通州文旅的相关的工作全都拉开,借着运河游、开漕节,把运河沿线的风景推荐给广大市民,以环球主题公园为核心,配合台湖演艺小镇、张家湾设计小镇、宋庄艺术小镇,有很多好剧、好玩的活动、好吃的都能够提供给游客。下半年,在大运河景区,相关体育赛事也会精彩呈现。



申遗十年,历久弥新


放眼全国,中国大运河绵延蜿蜒近3200公里,贯穿南北,连通古今,沿线有着优美绚丽的自然景观,更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。2014年6月22日,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,涵盖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,包括河道遗产27段,总长度1011公里,还有闸、坝、桥等各类极具特色的重要遗存点。


现任北大规划院副总规划师的刘保山,曾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,他全程参与了大运河申遗筹备工作。他说,这条申遗之路走得并不平坦。“如何保护这样一个特殊的大运河遗产?如何控制周边的景观?如何能够和城乡的发展之间相互协调?这些问题在当时都缺乏规划和认识,我们花了很多年的功夫和规划部门、水利部门等,共同来研究编制了协调性的规划体系。此外,大运河特别长,历史上她的河道变迁非常多,一下子申报不了那么多的运河河道,所以说我们就采取了分级分批的方法,后续列入的项目还要继续工作。”


眺望大运河通州段/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提供


十年来,在沿岸各地的努力之下,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已经焕发出绚烂的新气象,两岸经济、文化、产业发展迅速,水清岸绿的景象吸引着游人驻足,更传扬着悠久的运河文化。拿大运河北京段的北运河来说,无论是水质还是生态环境,都产生了质变。


市北运河管理处汪丽丽说,十年来,北运河的河道由原来的郊区河道变成了城市河道,通过水系综合治理、三个城乡水环境三年行动等一系列举措,水质从劣五类能够稳定到现在的四类,好的月份能达到三类,完全可以满足城市景观需求和百姓亲水需求。水生态健康指数也是持续向好的,北运河水生的植物能达到35种,包括四角刻叶菱等濒危水生植物,东方白鹳、青头鸭等水鸟能达到206种,鳑鲏、鲫鱼等鱼类大概能达到26种。


水鸟在北运河捕鱼/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提供


在大运河沿线,受地理、气候等因素影响,过去有些河段几度干涸断流。运河沿线的多座城市经过连续多年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,才重现了大运河通航的繁忙景象。例如,2022年4月,在水利部和京津冀鲁4省市联合协调下,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,进一步带动了沿线发展。


大运河通州段龙舟赛/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提供

大运河通州段帆船赛/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提供


汪丽丽表示,北京境内,在2021年,42公里大运河实现了通航。2022年,大运河河北段20公里也实现了通航。从北京到河北香河能够实现62公里的互联互通,沿岸也做了一些水岸经济活动,比如说饮食节、音乐节、文化节等运河加文化活动,还有桨板赛、帆船赛、龙舟赛等运河加体育活动,都为大运河注入了活力,让大运河热闹起来了,也拉动了沿岸经济的发展。


因河而生,因河而兴


穿越2500多年历史发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古为今用,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。”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十年间,美好生态带来产业结构升级优化,一条条生态景观带、文旅资源带在运河沿线不断集聚。


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级研究员、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提出,通过申遗实际上把沿线这些省市很好地联系起来,因为大运河不仅仅是沟通物流的渠道,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沿线文化风俗习惯、物产、非遗等南北交通的渠道。尤其现在文旅结合,又把大运河跟旅游相结合,她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地,也是一个大家感受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条带状的世界遗产。


大运河通州段美景/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提供


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、规模最大、里程最长的人工河。近年来,大运河沿线的北京、浙江、山东等八个省市不断联动,携手书写大运河的新故事,让这条“人民的运河”共同繁盛。对此,王巍认为,加强大运河沿线的城市间联动,定期组织一些活动,把零散的城市像珍珠串联起来。这样的话,在北京就可以看到大运河沿线的很多的非遗、文化遗产展演等。建立好这样的机制,就可以把大运河沿线的交流固定地、持续地进行下去。


大运河通州段风光/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提供


申遗成功的十年间,大运河沿岸各地坚持保护、传承和发展的宗旨,造就了生机勃勃的景观河、生态河、人文河,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
站在新起点上,北大规划院副总规划师刘保山对于大运河的未来发展赋予“三个世界”的期待。“现实世界里,希望结合着大运河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公园的营建,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设施、慢行步道以及必要的一些体育活动的设施;第二个世界是精神世界,希望大运河更好地活在公众的心目当中,通过一些文化活动,增强大运河遗产和公众之间的情感链接,从提供精神滋养的角度做一些新的工作;第三个世界,希望引入更多的数字技术、元宇宙等技术,让大运河生活在数字世界当中,更好地展示、展览大运河过过去的一些历史盛况,还有历史档案、专业知识等”。


记  者 | 孙    媛

编  辑 | 孙    媛

主  编 | 程    艳



推荐阅读

深度 | 守护长城,没有终点

06-16 推送

深度 | 今年汛期,北京防灾减灾更“智慧”

06-15 推送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1039调查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